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峰石山水:总述_周至元

崂山在山东半岛之东南端,位当即墨之南,青岛之东;东 南皆滨黄海,其尽处为崂山头。山纵横各五六十里,周围屈折 则二百里有奇。最高者曰巨峰,海拔一千一百三十余公尺。东 隔海与日本相望,西与胶州之珠山遥遥对峙。雄踞东方,崛起 海上,胜匹三山,名凌五岳,于我国群山中别开生面者矣。

山之名称,见于史传中者,不只十余。有称荣成者,见《秦 始皇本纪》。有称劳者,见《后汉书·逢萌传》、《魏书·高祖 纪》;降而晋,晏谟《齐记》、唐李太白集,皆沿有之。有称牢者, 见《魏书·地形志》、《唐书·姜抚传》及李亢《独异志》。有称崂 者,见《神农本草》与《南史·明僧绍传》。有称不其者,见《汉 书·武帝纪》、《三国志·崔琰传》。有称辅唐者,则独见李亢 《独异志》。有称鳌者,则始自邱长春。有称大小劳者,见《寰宇 记》。有称二劳者,见明人游记。兹考称荣盛之义,据顾炎武 《劳山考》:荣乃劳字之误,盛乃成山,荣盛系二山名称。劳之义 有二说:一谓始皇游此劳民,民因名之;一说谓山势险峻,攀跻 不易,登者劳之。二者较以后说为是。不然始皇东巡不只登此 山,何以此山独名劳乎?称牢之义,其解亦有二:一谓齐景公 曾于此牧牛羊;一谓始皇尝驱此山填海,鞭之不动,曰此山何 牢耶?然皆卑俚不足据。顾氏断为传写之误,似为近之。称崂 之义,盖以山应从山之故。称不其之义,当以尔时地属不其,因 县名山,理或有之。称辅唐之义,不须更解。称鳌之义,则以道 书有鳌鱼架海之说。惟称大小崂之义,义殊难解。据《即墨县 志》载:大崂山在县南四十五里,小崂山在县南八十里,似别有 二山,名大崂小崂者。兹按《寰宇记》云:莱州即墨有大崂山、 崂山;《齐乘》亦云:大小崂山,在即墨东南海岸,名山也。又《山 东通志》载:崂山有二,高大者曰大崂,差小者曰小崂。二崂相 联,高二十五里,周八十里其上有三标山、鹤山、宝珠山、华楼 山、狮子峰诸胜。似皆以大小二崂为崂之总称,非专指一山或 峰也。而县志并云小崂山形如覆盆,而于大崂则未有所叙, 想系修志者未经亲历,遂有此误耳。今察旱河以南,松山、小 崂,群山不下数十,惟北来之脉至此伏而再起,自远望之,其势 大小悬殊,若不相属,则大小二崂之分当以此耳。

崂山,周以前为东夷地,入齐属即墨县,至秦始皇登之,以 望蓬莱,而名始著。汉时于今之城阳设不其城,山在其境内。隋 废不其,复归于即墨。唐玄宗天宝四年,敕使王晏、李华周炼药 此山,因更为辅唐山。而李青莲有:“昔我东海上,崂山餐紫 霞”诗传诵后,名遂益闻于世。迨至宋初,蜀人有刘若拙者隐居 山中。太祖闻其有道,特敕建太平兴国院以居之,而道教始盛。 邱真人长春,因其奇秀等蓬瀛,又更名曰鳌山。自元以迄于清, 山中道观次第兴建,名亦渐播海内,惟以僻处海滨,距内地辽 远,好奇之士空劳慕想。直至清光绪间,德人辟青埠后,划崂山 西部归胶澳,区其境界,东至巨峰,北至白沙河。山中道路亦大 事修筑,由青乘汽车可直抵山下。因之远方之有事抵青者,率 游焉。民国三年日人踞青,登临之路渐趋荒废,社会不宁。因 之游人多闻风裹足,不敢试问桃源之津。沿至十九年春,海军 司令沈鸿烈率舰队驻守崂山湾,整饬地方,力事建设、古迹渐 复,道路次筑。至二十一年,兼主市政,更力求改进,二崂山色 遂俄然改观。每当春秋佳日,中外游人络绎于途,旅舍别墅遍 满山中,遂称极盛焉。至二十四年,又将崂东之地,全部划入青 区,仅北偏鶴山尚辖即墨。及中日变起,我军撤守青市,据山中 以抗。八载兵燹,荡废不堪。今虽渐事恢复,而林木摧残,山容 无复旧观矣。

崂山山脉远祖长白山,历辽东半岛之千山,蜿蜒渡海南 行,至山东登州岬始隆起,经招远、莱阳以入即墨境,奔腾踯 踔,盘曲郁勃,而结为崂山半岛。其主峰为巨峰,当全崂之东南 偏。其脉络散而四走,其正干约分五支。曰东南支:自巨峰之 左,向南陡落,历大台子、紫英庵口崛起为天茶山。至此歧而为 南走者,经南北倒溜天门峰,以达梯子石,阻海而止。东去 者,起为一气石,而黄山长岭又其枝出者。其东南直行之支,初 起为风凉甸,再则为玄武峰,南降而结宝珠山,折而东为甘龙 顶,直趋海中,尽处结为劳山头。曰西南支:初起为比高崮,降 而为金刚崮,为卦峰,为人头崮,再降为砖塔岭,逦迤南行,抵 南窑岛入海。曰东北支:自巨峰北降,屡起诸峰,以达牡牛岭。 由岭东出为胡涂子岭,降而为那罗延山及望海岭,至海而止。 其由牡牛岭北走一支,历没日岭,东折为白云洞、二仙山,北下 落为太平宫之狮子峰。其由牡牛岭北行一支,尽处耸为文笔 峰,又有一支与其并行则香炉峰也。曰西北支:亦自牡牛岭分 出,逾凤凰崮、卧龙山,蜒至骆驼头,以达土堑岭。又迭起大台、 僧帽诸崮,以与三标山相衔接。标山乃崂北雄岀者。由此趋而 东北行,历起仙台、豹山,至海滨结为鹤山,南与上苑诸峰相 望,而形成上庄、石人河王袼庄等村,宽展而阔之原野。其自 标山循而西南行者,尽处结为王乔崮,隔白沙河与华楼、石门 对峙。因之华阴、大崂等地,俱在其孕抱矣。曰西支:此脉最长, 其间分歧尤多。其干脉初起,为五指峰,趋而为希望岭、东山, 降而为柳树台。台之西为葛场山,再四逾行军场而起置龙山 山之西北耸拔秀出者,为石门山。石门乃崂西最高峰。华楼, 华阳二山在其北。降而西行者,为卧狼匙、虎头石等山。此乃 西支之正脉也。其中道分歧,更有四焉。一自希望的北走,至 老君台止;一自东山南歧,历风山、席山,以次降至南海;其二 则自葛场山南北歧出,北支笼炊迭据,结为锯岩山,南支越南 北龙口,伏而复起为松山小崂山至海滨又转而西,屡起午山 浮山诸峰,以达青岛。此乃崂山山脉之大概。至其细歧小岔, 多难胜纪。总之,山势西坦而东峻。故其脉东南短,而西北则 逦迤其长也。

崂山涧壑复杂,故河流最多。而其大者,概由巨峰为分水 岭。其在西北与西两山脉之间者,为白沙河。源出巨峰之阴, 蜿蜒酉北流至鱼鳞口,泻为瀑布,历内外九水,至大崂,而出峡 复入桑家润、五龙河诸水,西经华阴、流亭,曲折六十余里,由 女姑口入胶州湾。其在西支与西南两山脉间者,为凉清河,发 源于五指峰,上游为茶涧,曲折南流,由登窑口入海,其在西南 与东南两山脉间者,为凉清河,源出巨峰之阳,婉转南流至南 窑村入海。其在东南与东北两山脉之间者,为漩心河,源出巨 峰之东,东注赴海。东向之水,多半入之。其在东北与西北两 脉之中者,为萧旺河,源自牡牛岭,转回北流,经萧旺后,东流 入海。此外入南海者,尚有石院河,源自小崂山。南九水,源出 柳树台,中经旱河至沙子口入海。烟云涧,源出砖塔岭。天门 鲍鱼二涧,源出南门峰。八水河,源出天茶山,上游为海门涧, 至玉龙瀑泻为瀑布,更合上清、明霞诸水,南去归海。其入东海 者,又有青山河,源出包子崮,长岭河,源出一气石。华严河,源 出那罗延山。清正河,源岀滑溜口。上苑诸涧,源出三层崮。其 北流而仍入东海者,尚有跑车河,源出土堑岭;石人河,源出棒 石。西流入胶州湾者,更有石桥河,源出三标山,逶迤西北流, 绕即墨城折而西南入海。李村河,源出石门山,经李村由阎家 山入湾。张村河,源出五龙山,经张村至阎家山与李村河合流 凡此皆水之较大者。若夫其曲涧细流,随处皆有,欲悉数之,尤 不胜载焉

崂山以地近海洋,故气候最为温和。夏无酷暑,冬少严寒 据气象家测验:暑季热度最高不过摄氏表三十五度六分以上, 冬季集度最低不过摄氏表零下十二度八分以下。但此不过就 普通者言之,至若山南一带,因有崇峦孕抱,气候较之尤暖,深 秋已尽,到处尚有野花开芳;而北九水鱼鱗口等地,以有林木 術蔚,清泉激越,盛夏栖止,炎蒸全无,尤属避暑胜地。至于森 林公司、明道观等处,以处境较高,较山下各村气候之差约有 月,当下方桃李已谢,此间犹尚未开若夫峰之巅,罡风尤 冽,苍松素称耐寒,其上不见生长,盖可知矣。至于雨量最多时 节,类在夏末及秋初,若夫春季虽见油然作云,终不能沛然下 雨也。

峰石山水/总述_周至元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1/11/18 04:19 (外部编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