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诗图文章:附录:崂山志_序_顾炎武

《崂山志》序崂山,在今即墨县东南海上,距城四五十里,或八九十里,有大崂、小崂口,其峰数十,总名曰“崂”。 《志》言,秦始皇登劳盛山望蓬菜,因谓此山一名“劳盛”,而不得其所以立名之义。按《南史》:“明僧绍隐于长广郡之崂山”,则字或从“山”,又《汉书》“成山”作“盛山”在今文登县东北,则“劳”、“盛”自是两山,古人立言尚简。齐之东偏,三面环海,其斗入海处,南“劳”而北“盛”,则尽乎齐东境矣。 其山高大深阻,磅礴二三百里,以其僻在海隅,故人迹罕至。凡人之情以罕为贵,则从而夸之,以为“神仙之宅、灵异之府”。其说云,吴王夫差登此山得《灵宝度人经》。考之《春秋传》,吴王伐齐,仅至艾陵皿,而徐承率舟师自海道入齐,为齐人所败而去,则夫差未尝至此,而于越入吴之日,不知“度人之经”将焉用之。 余游其地,观老君、黄石、王乔诸迹,类皆后人之所托名,而耐冬、白牡丹花在南方亦是寻常之物,惟山深多生药草,而地暖能发南花。自汉以来,修真、守静之流。,多依于此,此则其可信者。乃自田齐之末,有神仙之论,而秦皇、汉武,谓真有此人,在穷山巨海之中,于是神仙之祠遍于海上。万乘之驾常在东莱,而劳山之名由此起矣. 夫劳山,皆乱石巉岩,下临大海,逼仄难度,其险处,土人卲犹罕至焉秦皇登之,是必万人除道,百官扈从,千人拥挽,而后上也。五谷不生环山以外,土皆疏瘠,海滨斥卤,仅有鱼、蛤,亦须其时。秦皇登之,必郡供帐、数县储侍,四民废业、千里驿骚,而后上也。于是苦之,而名曰劳山”也。其以是夫?!古之圣王劳民,而民忘之,秦皇一出游,而劳之名传之千万年然。而致此则有由矣!《汉志》言:“齐俗夸诈”,自太公、管仲之余,其言霸术已无遗策,而一二智慧之,倡为迁怪之谈,以耸动天下之听。彼其意,不过欲时君拥彗、辩士诎服,以为名高而已。岂知其患之至于此也。 故御史黄君居此山之下,作《崂山志》,未成,其长君朗生修而成之,属余为序。黄君在先朝抗疏言事,有古人节,概共言,盖非夸者。余独考崂山之故,而推其立名之旨,俾后之人有以鉴焉。 昆山顾炎武亭林氏撰

诗图文章/附录/崂山志_序_顾炎武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1/11/18 04:28 (外部编辑)